食品安全情系于民社会共治蔚然成风
食品安全情系于民社会共治蔚然成风
食品安全是一座城市幸福感的重要源泉,考量着这座城市的管理水平,更体现出群众的生活品质。
在贵阳,一场关于舌尖安全的变革,正在发生。自2016年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以来,从源头到餐桌,从乡镇到省市,从上亿规模的食品生产企业到街边的小摊贩,以社会共治方式捍卫食品安全,成为贵阳的一种新风尚。
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,贵阳的政府、企业、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,编织起一张食品安全网。据第三方测评机构的摸底调查统计,2017年,贵阳市群众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达标。
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民生工程,贵阳在坚持四有两责的同时,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出发点,按照条专块统的原则,逐步形成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。
凝心聚力
紧密配合助创建
多年前,贵阳通过机构改革,在10个县级机构全部组建市场监管局,并按乡镇或区域设立市场监管分局共88个,构建起食品安全纵向网络。
这些监管局因地制宜,把确保食品安全作为综合执法的首要责任,在落实党政同责的基础上,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,突出重点,挖掘亮点,在创建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背靠大数据产业优势,观山湖区开发食品监管APP,配备平板电脑、便携打印机等设备,实现视频监控、移动监管、现场办公。同时,率先在阳光厨房基础上实现学校厨房24小时视频监管,要求校园食堂每天上传进货台账备案,保障师生的食品安全。
作为老城区,云岩区率先在全省试点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工作,并承担12331热线的接听任务,力争把此项工作打造成全市标杆。
南明区、花溪区通过对渔樵水产批发市场、地利物流园两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监管,推进自检和溯源体系建设。
在保障食品安全上,三县一市也具有特色:修文县把阳明文化致良知融入食品安全宣传中,倡导诚信经营;清镇市开展食品加工小作坊试点,并在全省推广;开阳县、息烽县发挥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员的作用,加强农村自办宴席等集体聚餐备案指导。
通过比一比、看一看的方式,各区(市、县)之间交流经验,为全市食品安全和创建工作营造出良好氛围。
多方参与
通力合作促创建
2012年,贵阳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,26家市直相关部门参与,在创建工作中齐抓共管、通力合作,构建食品安全横向格局。
为防止餐厨废弃物回流餐桌,市城管局对餐厨废弃物实行集中收运、无害化处理、资源化利用,目前收运范围覆盖6个区的餐饮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食堂,4000余家餐饮单位签订收运合同。
为从源头治理食品安全问题,市农委开展农药、饲料、水产品等专项整治行动,有效减少了违法犯罪行为。同时,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我市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进行摸底调查,了解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满意度等。
为净化我市网络订餐市场环境,市食药监局稽查局开展网络餐饮外卖服务专项整治行动,约谈美团外卖、饿了么、百度外卖等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相关负责人,敦促其主动作为、履行法定义务。
通过整治,贵阳近1300家网络餐饮店下线。我们还对热门外卖店进行现场检查和监督抽样,督促商家确保食品安全。市食药监局稽查局副局长王燕山说,下一步,将充分利用互联网+大数据技术,进一步提升网络餐饮的餐品品质、服务水准、治理水平。
此外,市质监局抓食品生产环节监管、市教育局抓校园食品安全、市生态文明委抓环境土壤污染控制每家成员单位各司其职、各尽其责。
共治共享
打造食安名城
人心齐,泰山移。确保食品安全是一项功在当下、利在千秋的事业,贵阳正是以这样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抓创建工作,塑造出与省会形象相匹配的精气神。
2017年,我市进一步畅通公众监督投诉举报渠道12331热线,累计受理处置食品药品投诉举报1305件,接受咨询211件,投诉举报处置回复率、咨询回复率均达100%;市食药监管系统完成省市两会、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在黔督察、数博会等86次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及12次二级重要任务保障,派出食品安全监督员918人次,累计监督242天,保障了23万余人次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;市本级财政安排食品安全专项经费5000万元,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建设市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,对食用农产品、食品、食品相关产品的抽检,符合4批次/千人的国家创建标准。其中,食品生产环节共抽检2600批次,合格率96.4%,不合格产品全部依法查处。
一个个数据,彰显出贵阳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开展创建工作的决心。
民有所呼我有所应,民有所期我有所为。借助创建的契机,贵阳不断优化升级食品安全监管模式,有力促进了本地食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,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。未来,贵阳将进一步探索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新思路、新方法、新举措,让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理念在这座城市蔚然成风。
TAG标签:
生活中如何预防感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[HIV]咨询的发病原因有哪些
赖利戴综合征怎么吃
有哪些方面容易导致直肠癌